刷到一个新闻,说的是美国有一个专门做骨汤的品牌,和我们理解的汤不一样,它是把汤装在了利乐包装里,要知道这玩意可是用在装牛奶和果汁上面的。
刷到一个新闻,说的是美国有一个专门做骨汤的品牌,和我们理解的汤不一样,它是把汤装在了利乐包装里,要知道这玩意可是用在装牛奶和果汁上面的。
这还不算啥,主要他的汤可以直接喝,没错你没听错,是直!接!喝!
它的出现简直颠覆了我们对汤的理解,更离谱的是这个品牌不仅进入了沃尔玛、塔吉特等全美2.2万家零售终端,并且在亚马逊等线上渠道也有销售,而且在2024年,它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亿美元。
2025年更是被资本砸了4300万美元收购部分股权,估值直接飙升到2亿美元。这个品牌就是Kettle & Fire。

一个吧我们眼中的厨房汤底完成中产续命水的美国品牌。
有人会说,直接买个浓汤宝不就完了,干嘛还要花几美元买一盒骨头汤,还不是浓缩的,要知道一盒浓汤宝都能熬一大锅汤了。
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是智商税,那么你可能真的不懂资本主义的精致套路。
你以为它卖的是汤?
不,它卖的是健康焦虑的解决方案,是消费者花钱买安心的自我感动,是我比别人更懂养生的身份标签。
其实它的亮点不在于把汤装在了利乐包装里,而是汤的本源。

我们平常在家煲汤,大多数用的是普通的猪骨牛骨,顶多上个精排,但Kettle & Fire不一样,人家用的是“草饲草育”的牛骨鸡骨,还特意强调“终生吃牧草,拒绝谷饲”,这套路感觉这个品牌的市场总监一定是懂中国文化的。

是不是听起来非常让人心动?别说就这个营销套路放中国市场,分分钟给你吹成网红产品,其实本质上就是抓住了消费者对“工业食品”的焦虑,你怕激素超标,我就给你承诺零添加;你怕添加剂伤身体,我就给你零防腐剂,所以价格虽然贵,但能够让消费者看到安心。
再加上14-20小时,130华氏度的慢炖,简直是把中国熬汤的秘方直接工业化了,这波操作简直逆天,因为大多数消费者觉得汤这个玩意,就是熬得越久越有营养,所以它就把耗时变成卖点。

这其实和我们大锅现炒,手工摇制一个道理,用传统工艺的仪式感,对冲预制食品的负面印象。
虽然你买的是预制汤,但是我花了几十个小时给你熬的,难道你会说妈妈在家给你熬的汤带到办公室,就不是预制的了?

最绝的是,它不是把汤装进精美的礼盒,更不是把它浓缩成冻干让你开水一泡,也不是像浓汤宝一样浓缩成精华,而是把它变成了全时段的饮品。
以前我们喝汤,大部分场景在餐桌上,再不行就是睡觉前来一碗,但它不仅可以清晨空腹喝,也可以上班代替咖啡,甚至可以健身后喝,还能自己DIY创意,比如有人就把它加椰奶做成骨汤拿铁,或者加入可可粉变成胶原蛋白热巧克力。



而且你以为这个汤就是骨汤味?不你错了,它的口味丰富度不亚于饮料,比如有经典鸡肉味、经典牛肉味、姜黄生姜味、柠檬草生姜牛肉味、椰子咖喱酸橙鸡肉味、辣椒牛肉味、胡桃南瓜味等。
就是不知道喝起来是啥味。
作为中式餐饮的追随者,我可能接受不了这个烫的味道,因为喝过的人都说它淡,就像浓汤宝加多了水。
当然它不仅有即饮汤,还把它做成了粉末、胶囊等形态,主打一个随时随地喝汤,利乐包装方便家庭使用,小包装适合随身携带,速溶粉能随时随地冲泡。
简直是把骨头汤做成了速溶版咖啡。
当然也有人说这玩意还不如自己炖,你又错了,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足以说明你不是它的核心用户,因为它的用户从来就不是追求性价比的普通人,而是愿意为理念付费的精致中产。
他们不缺买骨头的钱,缺的是自己动手熬汤的时间,缺的不是熬汤宝典,而是被品牌背书的权威认证。
所以当我们评价一款产品是不是智商税的时候,我们要先搞明白自己是不是它的核心客户。
那么这个产品能不在中国市场被复制呢?
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即饮汤的产品,比如冻干紫菜蛋花汤,开水一泡,简直和现做的一样,甚至比现做的还要好喝。
而且在沙县小吃,花同样的价钱也能喝上现做的汤,还是热乎的。
而且中国消费者对于汤其实是有情怀的,比如广东地区饭钱喝汤,北方地区把汤当主菜,这意味着像这种预制汤很难作为我们的刚需,目前这种预制汤成为刚需的也只有浓汤宝,而且人家主要用在餐饮场景中。
所以Kettle & Fire很难在中国被复制,但它的营销逻辑其实是可以学习的,那就是只要你能把一个普通产品和“健康、身份、仪式感”绑定,再用极致的细节和营销包装,就算是一碗骨头汤,也能卖出奢侈品的价格。
本文转载自全食在线,转载请联系出处,点我查看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