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销商,你敢砍掉一半的SKU吗?
全食在线 5小时前 2397
在今天,如果你是一个厂家,想要快速扩张市场,你会怎么做?


有厂家人说,当然是大力研发新品,努力拓展SKU数量啊。

如果你是一位经销商,想要快速扩张市场,你会怎么做?

有经销商会说,当然是多代理产品,多代理品牌啊。

为什么?

因为只有饱和式攻击,才能覆盖更广的渠道和消费者,才能在测试出哪一款产品更好卖。

换句话说,广撒网是厂家突破销售瓶颈的关键。

要想捕鱼就得打窝,如果把消费者当做鱼,那么SKU数量就是饵料。

但今天,品牌方发现,这种逻辑似乎行不通了。

最近,很多品牌方,经销商都在吐槽,说今年市场异常惨淡,明明大环境逐渐变好,但快消市场却死气沉沉。

或许有没有可能,是因为我们的消费环境变了。

以前消费者手中有钱,但市场产品缺乏,于是品牌一做广告,一铺新品就很容易产生动销。

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了好多年,甚至这套方法成为教科书,也成为让经销商打款备货的说辞。

“老张啊,今年我们公司出了很多新品,你多多少少都定点,要知道,SKU越多,你动销的几率就越大,你看我们公司从最早的2个单品,到现在的200个单品,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”。

但今天,经销商正逐渐醒悟,他们发现,市场好像不需要那么多SKU了。

举一个例子,可口可乐旗下拥有很多个产品,但卖的最好的,还是可口可乐。

元气森林气泡水出名之后,也在不断地通过口味创新拓展SKU,但消费者经常复购的还是那几款。

所以有经销商表示,如果过去一个品牌推出了60个单品,我可能都会选择,但今天我会先选择则10-200个单品,然后根据动销情况在做延伸,增加动销快的产品的订货量,减少动销慢的产品,甚至直接将其砍了。

事实上很多经销商都发现,虽然自己手上有百十个产品,但最后卖的好的,仅仅是那十个左右,其他的都成了陪衬。

回到厂家身上,每年会推出几十个新品,但最后跑出来成为众所皆知的很多都是个位数。

所以,对产品SKU的断离舍,也是考验经销商能力的一种体现。

畅销大单品,一定具备品牌性和渠道属性,这意味在这类产品不赚钱,于是有的经销商脑子转不过弯,砍掉不赚钱的畅销品,转而投向利润高的非品牌性产品,甚至是网红产品。

结果不言而喻,大多数都扑街了。

所以今天的经销商,在选品上要秉承这几个原则。

首先要学会做减法,去挑选最畅销的核心单品,这大概只占10%,其实够了,这样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稳固的产品上。

拿冰淇淋来说,年年经销商都吐槽蒙牛伊利,说他们不赚钱,但年年还是要打款,为什么?因为这两个品牌在目前中国冰淇淋市场,是最被消费者认可的,

没有办法,买方市场,消费者就认,什么进口冰淇淋,外资冰淇淋,网红冰淇淋,都不如这两个品牌的产品覆盖广。

所以虽然利润不高,但是每一个终端冰柜里都要装的。

再看饮料,什么无糖茶,健康饮料,HPP果汁,你随便打开一个冰柜,哪个里面没有可口可乐,除非终端老板财务自由了,不靠卖货赚钱了。

大品牌,大单品,是所有经销商,尤其是线下渠道经销商必须要有的,甭管厂家服务好不好,业务员好不好说话,它们就是你维护渠道的弹药,开拓市场的敲门砖。

其次一定要主推流量款产品,也就是熟悉的品牌大单品,

这今年有些经销商喜欢做网红产品,甚至把自己一半以上的产品都换成网红了,在2016-2018年间也的确赚到了钱,因为那是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几年,加上年轻人敢花钱,愿意花钱。

但今天,冰淇淋价格都被打回十年前,饮料市场也卷的不能在卷,网红产品,几乎无人问津。

经销商还拿什么赚钱。

最近在和一些经销商聊天,他们都表示准备缩减SKU了,在问到先砍哪些产品呢?

大家几乎一致表示,先砍掉卖不动的非一线品牌产品,接着砍掉区域品牌中动销慢的。

而最终留下来的,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大品牌,高动销,低毛利产品。

没办法,毕竟要做生意,活下去很重要。

有经销商朋友转述黑格咨询的徐伟老师曾经打过的比方:“要是你手里有1500 个品,其实只有 150 个在赚钱。超过这个数就该断舍离,把不赚钱的踢出去。” 就像衣柜里衣服太多反而找不到穿的,选品得狠下心做减法,盯着那 10% 能赚钱的核心品项,别让杂七杂八的货占了资金和精力。

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,大多数经销商却很难看到。

今天,活的好的经销商,生存好的品牌方,都不是靠堆砌SKU而成功的,相反聚焦核心大单品,做精渠道,做透市场,洞察消费者需求,才是生存的基本方法论。

如果有人今天还在劝你多代理品牌,多拓展产品,那一定是非蠢既坏,这样的人一定要远离。

遗憾的是,在冰淇淋家批店行业里,依旧有很多人还在以冰柜数量多,产品sku丰富而骄傲,看看每天的营业额,就知道,有几个产品是消费者经常买的。

在餐饮行业,菜单都从一本变成一页了,毕竟当餐饮店品牌定位好后,一定会吸引与品牌相匹配的消费者。

如果在火锅店里做炒菜,那一定是老板自己爱吃。

断离舍,不仅是生活中的人生哲学,更是经销商、品牌方的生存哲理。

本文转载自全食在线,转载请联系出处,点我查看原文

请发表您的意见(游客无法评论,请先 登录 or 注册
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
欲了解历史信息,请切换至老网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