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品新风口来了:一大波茶饮老板集体做糖水。
有的在原来的茶饮店+糖水,业绩飙升200%,月营收冲到七八十万;有的创糖水副牌,已开出数百家门店,老板说“回本周期比茶饮店更短”。
对茶饮人来说,糖水是门好生意吗?
一大波茶饮老板杀入糖水
有人赚得盆满钵满
“茶饮+”的路上,永远有新风口。
“茶饮+咖啡”趋势下,幸运咖万店在即、古茗把咖啡铺到近8000店;“茶饮+零售”模式下,茶颜把周边卖到海外,蜜雪打造出月营收1500万的神店。
今年,茶饮老板们集体看上了“糖水”:
山东一位开出几百家门店的茶饮人,转型“鲜果茶+糖水”模式,测试门店业绩飙升到日均1万+,翻了好几倍,“计划再开2家店测试,只要冬天数据理想,明年计划在所有门店铺开。”
内蒙品牌鲜芒多,在新开的旗舰店上架“日式刨冰”,销售占比达到了20%,一天最多卖出200多份,“茶饮供给过盛,竞争激烈,糖水产品相对稀缺,业绩不错。”鲜芒多创始人程晓峰表示。
成都一位茶饮老板新创糖水食铺,专注豆花和芝麻糊,已经打入社区,俘获了大批中老年顾客,生意持续增长。
还有不少品牌拿到了糖水成绩单:
轻茶里投资孵化的“糖叙”糖水铺,目前在营门店160家,签约门店突破300家,预计9月新开100家店。糖叙创始人廖伟灿透露:在营单店日均营收7000元,最高达2万以上,回本周期比茶饮门店更短。”
悸动烧仙草转型做“茶饮+糖水”,目前升级的50家门店效果远超预期:90%实现业绩提升,部分门店增幅超过200%,月营收冲到70万~80万元,“此前月销十几万的门店,升级后能稳定在35万左右。”
茶颜悦色旗下的“酥山糖水铺”,已覆盖400多家门店,糖水早已成引流爆品。
一些目前势头正猛的糖水品牌,也多是茶饮人转型创立。
比如在广州、上海等地十分受欢迎的怡满分糖水铺,创始团队前身专注椰子饮品。
目前仅有十几家门店,就进入了广州正佳广场、成都太古里等高势能商圈的RUXU入续糖水铺,出自茶饮品牌茶理宜世。
采访多位从业者,我发现糖水这个多年默默无闻的品类,正在抢走茶饮的生意。
自带手作、健康光环
糖水正在抢走茶饮的生意
首先,糖水和茶饮的客群高度重叠,很多茶饮品牌正在借糖水突围。
廖伟灿告诉我,糖叙的核心客群集中在15~40岁,其中80%为女性和亲子群体。
另有资深从业者表示:“糖水锁定的是20~30岁的年轻人,仍是和奶茶分蛋糕。”
而在产品上,虽然呈现形式不同,但核心原料重合度也很高:
比如桃胶、米麻薯、仙草、芋圆、血糯米等小料;芒果、桃子、西瓜、榴莲、椰子等水果;还有软冰、硬冰等冰淇淋;以及鲜奶、酸奶、芝士、乳酪等乳制品,甚至茶饮热门元素羽衣甘蓝,糖水也在上。
有人预估,糖水至少有60%以上的原料和茶饮重叠。
重叠的客群和重叠的原料,大概率会造成消费者的二选一。
以“糖水+小食”双品类发展的糖叙,创始人廖伟灿表示,“就是借糖水的风,去抢茶饮和小吃的生意。”
“产品创意拼不过喜茶、鲜果供应链打不过古茗、性价比又干不过蜜雪,靠茶饮产品突围几乎没路了,但糖水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。”
“我想用做茶饮的方法重做糖水,把高频上新、颜值玩法在糖水里重做一遍。”一位区域品牌创始人告诉我。
这位创始人在转型糖水的过程中发现:“消费者重回线下,门店堂食的比例超过90%,不仅实收提高了很多,利润也高了。”
而糖叙在全国160家门店综合统计,堂食比例超70%,一家门店的实收远高于茶饮。
有品牌表示:“茶饮+糖水,除了打造第三空间的消费场景,也可以在内卷的市场里实现差异化、健康化、价值升级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于茶饮,糖水还是一个自带手作光环的“漂亮饭”。
手作、健康、真材实料、古早等,这些茶饮需要努力去展示的特点,糖水自带光环。
在很多人心中,糖水是花费几小时熬制的红豆沙、白莲、银耳,是现煮的血糯米、现打的米麻薯。出品时,各种小料、水果、牛奶、冰淇淋等整齐码放在碗里,真材实料一目了然。
再来看颜值,糖水因为液体少,更容易做造型,更容易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。
还有一点很重要,相比茶饮的档口式小店,大部分糖水铺是60平以上的大店,能提供更丰富的社交场景。
从健康、手作、社交空间、颜值等各个方面,糖水都比茶饮更胜一筹。
20万家门店没有千店品牌
糖水能跑出大品牌吗?
窄门餐眼数据显示,糖水品类的全国门店数量超过20万家,近一年新开门店超7万家,但目前还未跑出千店级品牌。
规模Top5的品牌如鲜芋鲜、赵记传承、麦记牛奶公司等,门店数量均在500家上下。
结合多位茶饮人的观点,我发现糖水品类做大还有3个挑战:
1、品类定义不清,还未出现一统市场认知的绝对爆款
有糖水研发的资深人士告诉我,糖水从地域上分为广式、港式、台式、闽式四大类。
其中,广式口感特点是香、醇、糯,以慢火炖为主,如陈皮红豆沙;港式由广式演变而来,奶制品较多,代表产品是杨枝甘露、芒果/榴莲班戟等;台式视觉饱满、咀嚼感强,较多用珍珠、芋圆、仙草,比如烧仙草、爱玉冰;闽式就是甜汤,主打汤清料足,有四果汤、花生汤等。
而这两年崛起的糖水品牌,较多定位为“新中式”,产品形态取各家所长融合而成,爆款以“大满贯”和“白雪冰”居多。
新中式糖水该有怎样的产品体系、工艺特色、风味区隔,其实并没有答案。确切地说,新一代的糖水没有明确定义,更没有统一的消费认知,也没有穿透各级市场的现象级爆品。
正如喜茶奈雪重做鲜果茶、茶颜和霸王重做轻乳茶一样,糖水品类呼唤能创新品类、给出定义的品牌,也亟需诞生如“多肉葡萄、生椰拿铁”这样的现象级爆品。
2、运营成本高,盈利模型能不能支撑更多渠道
虽然糖水的毛利率较高,但普遍是大店,有较高的装修投入和租金成本。
目前多数品牌以购物中心店型为主,且在核心位置,意味着运营成本更高,对单店盈利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,需要强大的运营能力支撑。
糖水能不能走出商圈,打磨出成熟的街边店、校园店、社区店等模型,决定了一个品牌能否做到千店万店。
3、南北饮食差异大,北方没有吃糖水的习惯
“走出两广,糖水的消费频率干不过茶饮。”
在很多从业者看来,在两广区域,糖水是一个应季而食的品类,每个季节每个节气都有相应产品,老少皆宜,消费频率很高。
两广之外,很多地方并没有糖水的消费习惯,特别是北方冬天寒冷而漫长,“怎么过冬,是很多糖水门店的考验”。
但在廖伟灿看来:“糖水不像中餐,有明确的南北口味之分,糖水是没有门槛的,全国都可以吃。”
也有从业者表示:“现在发达的社交媒体,为很多新品类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条件,毕竟很多人无法拒绝一份漂亮的下午茶。”
10年前,人们的生活中也没有一杯现制茶饮,喝瓶装水才是日常。茶饮用了10年时间,让一杯奶茶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。
接下来的10年,糖水能嵌入到多少人的生活场景,才是这个品类能否跑出大品牌的关键。